其他
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做客紫金草和平讲堂,谈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》的现实意义
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,也是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》缔约40周年。昨天下午,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,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承办的紫金草和平讲堂第二期,在纪念馆展厅一楼多功能报告厅开讲。
本期讲堂特邀清华大学教授、博导刘江永教授主讲《东北亚大变局与<中日和平友好条约>的现实意义》。近百位市民如约来到现场,收听了讲座。
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
讲座现场
1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障碍是什么?
1978年8月12日,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》在北京签署,这是继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发表、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公报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。
在本期紫金草和平讲堂上,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介绍说,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》缔结40周年,为中日关系改善和高层互访提供了机遇。中日两国友好合作有巨大潜力,但他认为,在安倍、麻生当政期间,这种潜力难以全面发挥。
刘江永教授
刘江永教授剖析指出,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障碍与恶性循环包括:历史观、战争观、国际秩序观矛盾,民族主义与民族感情对立,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军事战略对立,围绕钓鱼岛归属认知的争议等。
2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》的现实意义
现场互动
本期编辑:俞月花 /文 蔡美婷 /摄
点击标题,查阅往期文章